找到相关内容49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《成佛之道》之“大乘不共法”感言

      略谈《成佛之道》之“大乘不共法”感言   (一)大乘的思想体系简介   《成佛之道》的内容是趋入“究竟解脱”为目标,总括而言,释迦佛的正法统摄两大纲要:“教法”是佛陀所宣说的义理;“证法”即契悟人生世间的真相,具有连贯“归信之信果”“受戒之德果”“止观之定果”与“般若之慧果”   在“大乘不共法章”注重灭及道的修证,阐明佛法的宗旨不是只局限于狭小的人伦道德,礼义修身的范畴。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091095388.html
  • 净空老法师对净宗同修的讲话

    自然关系,随顺性德,这就是德,随顺自性,不能够违背自性。我们老祖宗慈悲,把随顺自性的纲目教给我们,八德,(台北市有八德路),孝悌忠信礼义廉耻,古时候八德是这样讲法,近代换了,还不错,忠孝仁爱信义和平。我们把这两种,这两种都好,两个融合在一起,除掉重复的,十二个字,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,这是中国人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不违背这十二个字,你是个有道德之人,那就像人往上提升,你要不往生...

    净空老法师主讲

    |净宗|教育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4331434508.html
  • 浅谈佛教

    ,大罗神仙不能做,一命难免赴阴曹。  义:信义、团结的意思,二笔交“X”是双方建交、友爱的意思,与朋友交言而有信,做事有始有终,发乎情义止乎礼义,就是做事开始合乎人情,末后收尾合乎礼义,能忍能让,能容...

    释燃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4241027.html
  • 《增广贤文》圈点

    。  出家如初,成佛有余。  积金千两,不如明解经书。  养子不教如养驴,养女不教如养猪。  有田不耕仓廪虚,有书不读子孙愚。  仓廪虚兮岁月乏,子孙愚兮礼义疏。  同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  人不通...座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。  屋漏更遭连年雨,行船又遇打头风。  笋因落箨方成竹,鱼为奔波始化龙。  记得少年骑竹马,看看又是白头翁。  礼义生于富足,盗贼出于贫穷。  天上众星皆拱北,世间无水不朝东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845405.html
  • 天台大师之性恶思想观

    亡焉!生而有疾恶焉,顺是故残败生,而忠信亡焉!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声色焉,顺是故淫乱生,而礼义文理亡焉!然则从人之性,顺人之情,必出于争夺,……故必将有师法之法,礼义之道,然后出于辞让,合于文理,而...

    慧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0256631.html
  • 慧能与中国佛教的儒学化

    三是夷夏之辨。此三条中,前二条均牵涉到出、人世问题。例如,儒家指责佛教“脱略父母”遗蔑帝王,捐六亲,舍礼义”(《广弘明集》卷7),从而使得“父子之亲隔,君臣之义乖,夫妇之和旷,友朋之信绝”(同上,卷...故应遁世变俗,去世俗之恩爱礼义。从佛教的这些辩释看,佛教也视自家为“方外之宾”,提倡“遁世已求其志”,所以很难说它是主张“人世”的。  从修行方法说,中国佛教多数仍然是主张遁世潜修的,他们提倡独处幽栖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1064981.html
  • 孔圣论君子

    季氏) 可见君子俟命的重要。  六、君子的接物应保持谨慎的态度,在受与之前,应先考虑是否合乎礼义。以免陷入受贿或行贿的境地。“子张曰:士,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,祭思敬,丧思哀,其可已矣!”(子张)  ...民心,则百姓悦服,自然近悦远来。如叶公问政,子曰:“近者悦,远者来。”(子路) 哀公问曰:“何为则民服?”孔子对曰: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。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”(为政)  五、好礼义信 君子还要以...

    黄大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0266049.html
  • 略论三论宗的佛教思想

    名释者,如俗以浮虚为义,又俗以风俗为义,然此具出内外也。律有国土毗尼,随国土处所,风俗不同也。《礼记》云:‘君子行礼,不求变俗’。故风俗为义也。”在这里他把风俗习俗也当作世俗谛,因此证明儒家的礼义教化...。”依据这样的说法,不遵守儒家的礼义、忠孝之道,中国人就不能得到涅檠,不能成佛。  中道佛性说  大乘佛教根本宗旨就是要解决人的成佛问题,因此十分重视对佛性问题的讨论。自晋宋之际的道生开创了涅檠佛性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4566829.html
  • 印光法师与中国宗教文化三型范

    法师论人道精神,有最精澈之指导:  “学佛一事,原须克尽人道,方可趣向,若于孝弟忠信,礼义廉耻一不实践,虽终日奉佛,佛岂佑之哉。”  “良以佛教,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,故于父言慈,于子言孝,各令尽其人道之...学佛为了尽人道,那是尽人道是入手处。但也是一目标——真能“克尽人道”。假若人对于人道,应尽而不去尽,即于人的孝弟忠信,礼义廉耻,一不实践。而在人道的本分上,即有亏欠的话,印光法师特别指出,这样不重人道...

    张廷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967018.html
  •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

    礼义,婚嫁营谋,备求资业,携荷艰辛,勤苦百倍,不言恩惠。 男女有病,父母惊忧,忧极生病,视同常事。子若病除,母病方愈。如斯养育,愿早成人。及其长成,反为不孝。尊亲与言,不知顺从,应对无礼,恶眼相视。 欺凌伯叔,打骂兄弟,毁辱亲情,无有礼义。虽曾从学,不遵范训,父母教令,多不依从,兄弟共言,每相违戾。出入来往,不启尊堂,言行高傲,擅意为事。父母训罚,伯叔语非,童幼怜愍,尊人遮护,渐渐成长,狠戾不调,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776380.html